产品展示
Products
“你的脸满是科技感。”这句话放在以前,多半是调侃不太成功的“整容脸”。而如今,却也可能是一个“褒义词”,因为科技力不仅只在“医美”领域,在美妆护肤届,中国化妆品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。
用AI定制“变美”方案,作用于“神经”的护肤品,利用太阳能构建仿生护肤系统……这些听起来有些玄乎的美妆护肤名词,都出自于“中国引力”2024CBE国际化妆品科技大会暨亚洲十国科技交流峰会。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
这或许是2024美妆博览会“学历”最高的一个论坛,左一个博士后,右一个教授、博导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各抒己见,畅想未来,不仅让人大开眼界,也让我们对中国美妆的科技力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曼博舒品牌创始人郝吉哲是剑桥博士后,从事皮肤神经学研究已经超过十年了,他告诉潮新闻记者,皮肤与大脑是紧密相连的,大脑在感受到愉悦时,就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成分,或是一些抗紧张分子,让整个人变得舒缓和平和。这一原理也被用在了护肤品上。
皮肤有成千上万的感受器,一些带有“神经美容成分”的护肤品针对的是对热、冷、痛、痒和压力敏感的神经末梢,这些感受器将信号发送到脊髓,脊髓再向上传输到大脑皮层,以此引发特定的感觉、情绪和活动。
例如敏感肌的形成与痛痒感受器TRPV1有关,而神经美容成分可调节TRPV1,抑制神经炎症介质的释放。另一种叫做薄荷醇的成分,能激活对皮肤中对冷敏感的受体,从而让人感受到凉爽舒缓。
不过,郝吉哲表示,现阶段,关于皮肤和神经系统的研究尚在进行中,关于神经美容成分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。“目前神经美容还是一个新兴领域,无论是作用机制和应用方面,都需要更科学和深入的探索。”
“未来,精准医疗结合基因检测与AI分析,根据你的个人皮肤过敏类型、遗传倾向、过敏史等数据,可以为每位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计划。”峰会上,全球知名咨询公司,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总监李谦介绍说,而且用户还有可能预先知道治疗后会变成什么样。因为通过AI算法分析面部比例,3D扫描,结合VR/AR技术,预先展示美容效果。
理肤泉、薇姿等品牌利用手机AI,通过面部扫描自动分析肤质,向消费者推荐定制化护肤方案和专属护肤品;上海交大团队与上海九院医美团队联合开发“貌美AI”,向“求美者”推荐在线咨询方案;医美APP新氧推出面部检测和整形方案推荐功能,不用面见医生,也能看到自身问题和预期效果。
然而,精准护肤产品的研发对于行业的从业者也存在着较高的门槛,且国内再生医学市场起步晚,在应用转化到护肤领域方面困难重重,一边需要面临国际品牌的技术封锁,另一边需要以过硬的技术回应消费者诉求。
2024年,全球美妆市场近3.6万亿元规模,排名居前的依旧是欧莱雅、雅诗兰黛、资生堂等巨头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市场也不例外。但近一两年,情况似乎开始发生了改变。
2019年至2023年间,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年均呈5%-10%左右的增长率,已接近全球市场的增长趋势;另一组数据显示,在此期间,中国化妆品品牌销售额迎来了40-50%的整体增长。
花皙蔻技术法规顾问谭伟表示,中国美妆行业的崛起,很大的原因在于打破了原料壁垒。
“以前我们几乎完全依靠外国原料生产化妆品,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有自主品牌的核心原料,未来中国成为世界高端原料的代名词也不是不可能。谭伟介绍说,以福瑞达、华熙生物等为龙头企业生产的玻尿酸已经占领了全世界80%左右的市场份额,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大幅度地提升。”原料是我们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,也是中国化妆品品牌走出国门,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和东方文化的重要支撑。谭伟说道。
对此,珀莱雅董事长侯军呈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,他说:“未来化妆品的竞争是科技、原料的竞争。”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坚持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。
长久以来,中国化妆品品牌走的都是“大牌平替”的路线,以营销打爆款,而如今,随着原材料和科技力的突破,中国化妆品正在朝国际大牌迎头赶来。
本文由:龙八_long8(中国)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