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案例
分类

PBL案例 探索被子植物的一生

发布时间:2024-08-07 02:25:06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龙8游戏唯一官方网站本文以初中生物学“探索被子植物的一生”为例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,从选定项目、制定计划、活动探究、作品制作与展示、成果交流、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

  教学设计要参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,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(2011版)对“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”这部分内容里的要求是,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中包含“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与死亡等阶段”。初中的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知,也有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观察及一定的生活经验,理解这部分内容不是很困难,但尚缺乏对“被子植物的一生”的整体认知,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。比如,他们可能不清楚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适宜条件,种子萌发长出幼苗后每天的变化情况,用哪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的变化,播种后多久开花,从花到果实怎样变化等。

  为了贯彻课标的要求,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,对学生综合能力、思维品质及情感态度进行积极的提升,尝试将这一内容设计成项目式学习,项目主题“探索被子植物的一生”,包含四个子项目:种子的萌发、植株的生长、开花与传粉、果实和种子的形成。

  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,可以将该项目拆分成四个子项目,主项目建议在春季布置(3-4月份),先让学生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,植物的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可拆分成几个小项目,可以放在课堂上探究。

  驱动问题:一粒小小的种子能长成一株植物并能开花结果又产生种子。假如你是一名植物学专家,你怎样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变化表现出来(以豌豆为例)?请做一份科普手册或海报。

  分组:4-6人一组,选定小组长;小组长要求组织能力强,有责任心,合理分工,能与组员团结协作。

  布置任务:项目“探索被子植物的一生”,包含四个子项目:种子的萌发、植株的生长、开花与传粉、果实和种子的形成。

  教师提供豌豆种子,每组亲自栽培并精心照料,记录观察日记,在种子萌发、植株生长、开花、结果等关键阶段拍照,并记录日期,最后要求每组将栽培的植物的一生的成果制作出来。

  (1)需要反映出豌豆生长各重要阶段的天数:种子播种后( )天萌发( )天开花( )天结果。

  (2)反映出该植物的生长变化,找出规律。植物生长有什么规律?有什么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趋势?(比如株高、茎粗、叶子面积等指标)。以植物生长天数为横坐标,株高为纵坐标,通过绘曲线图或柱状图,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,对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有没有用呢?

  (4)要求起到科普作用。科普手册或海报里应包含科学知识、科学原理,体现科学探究。比如我们怎么知道根哪个部位生长得快?果实少和什么因素有关?为什么不要随便摘花?如果果实结得少怎么办?

  各小组按照探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,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器具,并在他们完成某探究任务后及时讲解。课堂上四个子项目的探究活动尽可能与所栽培植物的萌发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时间基本同步。

  教师在“探索被子植物的一生”中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,同时扮演项目管理者、引导者、教练的角色,对于学生在项目中出现是问题应及时关注并积极引导,提供必要的帮助。

  各小组整理并总结做的项目内容,要求以科普手册或海报的形式呈现出来,图文并茂,兼顾科普性、趣味性、艺术性。详细要求见制定计划里对成果的要求。教师在教室里或教室外走廊专门设置一个展示区域,邀请家长参观并投票,票数排名前三名的小组将获得奖励。通过展示成果,学生会觉得更有成就感,自信心也会增强。

 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本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探究活动、成果以及感悟。教师及时总结并给予反馈,多鼓励学生,并提出改进的建议。

  制作评价量表。可以从学习态度、实验设计及操作、项目成果等几个方面做评价量表。

  评价表的满分为100分,为体现公平性,个人自评、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相结合。

  (声明:除21CN青少年科创家原创文章外,21CN青少年科创家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科创教育在中国的传播,仅做学习交流,非商业用途,都会注明来源,如文章、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,请联系小编微信:mysteam123,快速处理或删除,谢谢支持。)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
本文由:龙八_long8(中国)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