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案例
分类

生态头条 邮轮遭多个港口拒绝靠岸数百乘客被困竟是因为它!

发布时间:2024-05-21 10:38:25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“维京猎户星号”邮轮因船体上出现海洋附生物,在多个港口被拒绝靠岸,截至1月2日,船上数百名乘客滞留在澳大利亚外海,已经7天下不了船。

  据法新社2日报道,船只追踪网站VesselFinder数据显示,“维京猎户星号”(Viking Orion)自12月26日从新西兰惠灵顿出发后,迄今尚未停靠港口。该邮轮先后遭新西兰基督城、达尼丁以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霍巴特拒绝靠岸后,目前在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外海等候,当地政府要求这艘邮轮必须先将船体上的海洋附生物清除干净,才准靠岸。

  在“维京猎户星号”邮轮抵达阿德莱德前,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协调中心认定,这艘邮轮的船体上有少量“生物淤积”,包括海洋微生物、植物、藻类和小动物,这可能会导致入侵物种进入非本地栖息地。澳大利亚渔业部门称,管理生物淤积是所有靠岸的国际船只的普遍做法,以避免有害海洋生物进入澳大利亚水域。

  狮子鱼是当今海洋中最为有害的入侵物种之一。现在,他们已经向南到达巴西继续进行破坏性的扩张。

  狮子鱼多年来一直向南迁徙。它们第一次被捕获是在1985年的墨西哥湾,可能是从水族馆贸易中逃脱出来的,然后迅速扩张到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地区。它们在2010年左右到达了南美洲的海岸线。

  但是这个物种的“南下扩张之旅”却在委内瑞拉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附近停滞不前。10年来,从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淡水和汇合的洋流成为了地理屏障,阻止了鱼类继续南下。但在2020年左右,由于新冠疫情,很少有科学家关注到它的时候,狮子鱼开始滑过屏障,向南游去。

  狮子鱼原产于印度-太平洋地区,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性。无论它们游到哪里,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,吃掉本地物种,扰乱食物链,因此“臭名昭著”,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入侵鱼类之一。除了向南扩散到巴西,狮子鱼还通过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建立了种群。

  狮子鱼每两到四天就会产卵数千枚,这更加剧了它们的破坏性影响。它们的背上布满了毒刺,对不同环境和食物的适应能力也令人难以置信。数以百万计的幼体被洋流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,有时甚至会随着飓风传播。最糟糕的是,它们在入侵的环境中几乎没有天敌,而且它们所构成的威胁往往没有被人充分认识到。

  现在,根据《海洋科学前沿》的一项新研究,人们在巴西150英里长的海岸线上发现了几十条狮子鱼。今年3月至5月间,海水清澈到足以追踪这些鱼,研究人员和渔民记录了72条密切相关的鱼。如此高的密度表明它们很可能建立了新的、成功的种群——对入侵物种来说,这是一个危险且不可逆的轨迹。

  “自2022年3月以来,狮子鱼已经覆盖了700公里的海岸线,”海洋生态学家、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Marcelo Soares说。龙8long8中国他还报告说,目前数量已经超过300。“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,我们预计狮子鱼将在两年内入侵剩下的6000公里的巴西海岸。”

  在今天,“生物入侵”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,我们不断地接触到美国白蛾、互花米草成灾的各种信息,然而,还有更多的生物入侵案例,被隐藏在一片寂静中不为我们所察觉,最为严峻却又最常被我们忽视的,就是海洋中的生物入侵。

  有朋友要说了,全球海洋在物理上毫无隔绝,海洋生物来去自由,哪来的“生物入侵”的说法呢?事实上却并非如此,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一样,也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,而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,海洋生物入侵也时有发生,甚至影响面更为广泛,危害性也更大。

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,人类对海洋的依赖愈发严重,人为因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愈演愈烈:

  航运是导致水生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对航运船只来说,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载重变化而在某一地吸入压载水,又在某一地排出压载水。在这个过程中,某一地的水生生物也会随之被吸入压载舱,而又在另一地被排出压载舱,这就达成了生物入侵的第一步——侵入。

  一般来说,随着压舱水侵入的外来生物一般是比较小的,大型的海洋生物吸不进去,海洋植物即便吸入,也会在暗无天日的压载舱中逐渐失活,但栉水母、虾蟹和软体动物的幼体这些浮游生物却可以顺利地熬过这段旅程,只要条件合适,就很容易在被侵入地大显神威。

  近百年来,随着航运在国际经济中的愈发重要,相继爆发了多起典型的压舱水生物入侵事件,比如20世纪初发生的中国大闸蟹对德国、英国的入侵(大闸蟹的幼体在海中发育,可以看做是海洋生物),把德国人民愁死了,把中国人民馋死了。

  1982年前后美洲栉水母通过压载水入侵黑海,快速繁衍并与当地物种抢食浮游生物,几乎摧毁了整个黑海的渔业。

  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脉红螺也通过压舱水去了黑海,黑海当地以海螺为食的生物纷纷表示——这货壳实在是太硬了,惹不起,于是脉红螺肆无忌惮的把黑海牡蛎吃了个一干二净,黑海沿岸腰不太好的汉子们心都碎了。

  黑海的生物好气哦:怎么遭罪的总是我们?当然黑海的本土物种也是不怂的,黑海斑马纹贻贝同样也入侵了美洲沿岸,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把美洲近海密密麻麻铺了个遍……

  商业养殖是造成水生生物入侵的另一个重要途径。为了满足消费需求,沿海各国经常从其他国家引进优良苗种进行养殖,在这个过程中,有的引进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,更有甚者,一些地区干脆就把外来物种直接投放到自然环境中,待其自由生长成熟后再进行捕捞。这些外来物种或是捕食本土生物,破坏生态链;或是侵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,导致本土物种种群衰落;或者与本土物种杂交,污染本土物种基因库;还有的会将原产地的病菌、寄生物带来,造成二次生物入侵危害。

  养殖物种逃逸造成生物入侵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虾夷马粪海胆,这种从日本引进的食用海胆从养殖笼逃逸后,在大连近海快速繁殖,大肆啃食本土海藻,并与本地的光棘球海胆争夺生存空间。

  而同样是从日本引进的虾夷盘鲍,经过人工放流,大量的与本土的皱纹盘鲍杂交,仅仅过了不到30年,就彻底改变了大连和青岛海域鲍鱼种群的构成,目前这两地的鲍鱼97%都是有日本虾夷盘鲍血统的杂交品种,本土的皱纹盘鲍基本消失。

  同样被放流的还有大菱鲆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宝鱼,这种原产自大西洋北部的比目鱼,被广泛的投放在山东沿海,虽然有效的提振了山东渔业发展,但大菱鲆作为一种肉食性的底栖鱼类,对当地的生态链构成了深远的影响。

  还有的时候,生物入侵是在养殖过程中无意引入的,比如一些病菌或寄生物随着养殖品种的种苗被售卖到各地,90年代初我国各地对虾大量染病,就是因为从台湾引进的虾苗里染有病菌。2000年前后,北方地区的菲律宾帘蛤成片死亡,把祖祖辈辈习惯了“吃蛤蜊哈啤酒”的青岛人民逼得嗷嗷叫,也是因为从福建地区引进的贝苗带来了帕金虫。

 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,海洋生物入侵,往往被掩藏在波涛之下不易察觉,等到入侵蔓延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,想要人为控制却又为时已晚。由于海洋环境开放,入侵物种的扩散速度往往非常快、覆盖区域往往非常大,不经意间的爆发,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,而传统的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,在面对海洋生物入侵时又显得很苍白无力。

  任何能够附着在船体上,并在前往南极洲的旅途中存活下来的海洋物种,都可能构成入侵威胁。由于南极洲处在偏远、孤立的位置,许多物种群拥有南极野生动物没有进化出的强大耐力,尤其像贻贝、藤壶、潜水蟹和包括藻类在内的生物,它们可以附着在船体上生长,如果它们随着船只被意外引入到南极洲,那么它们在那里是没有竞争对手的。

  剑桥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新研究,追踪了所有进入南极水域的船只的全球动向。研究报告显示,南极洲通过一个广泛的船舶活动网络跟全球所有地区相连。捕鱼、旅游、研究和供给船只使得南极洲暴露在入侵的非本地物种面前,这威胁着其原始环境的稳定。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《PNAS(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)》上。

  “这些船在世界各地航行,这意味着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南极入侵物种的潜在来源,甚至改变南极的生态系统。这些入侵物种可以创造全新的栖息地,让那些神奇的南极动物更难找到自己的居住地。”剑桥大学动物学系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研究员阿列·麦卡锡说道。他是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。

  例如,贻贝可以在极地水域中生存,并且很容易扩散,对海底的海洋生物构成威胁。它们的水过滤系统改变了海洋食物链,也改变了周围水域的化学性质。

  剑桥大学动物学系的大卫·奥尔德里奇教授说:“南极洲的本土物种已经被隔离了1500万到3000万年。”

  这使得入侵物种成为影响其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之一。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劳埃德·佩克教授补充说,“在南极,你失去一个独一无二的物种的几率要高得多。”

  南极地区的旅游业受到管制;旅游船必须遵守生物安保协议。这项研究显示,旅游占访问南极地点的67%(其次是研究,占21%,捕鱼占7%)。

 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数据,2019/2020年度,有超过7万人来该地区旅游。自从上世纪50年代,首批数百名来自智利和阿根廷的游客抵达南设得兰群岛以来,游客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,疫情影响也没有改变现状。

  麦卡锡告诉记者:“无论这些船只驶往何处,我们都能看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,无论是意外释放废物、污染物,与野生动物发生碰撞,还是噪音干扰。”

  佩克教授表示,南极旅游既有“积极的一面,也有消极的一面。他们(欧洲大陆来的游客)占了游客数量的很大一部分,因此可能带来(非本土物种)。但旅游经营者非常注意环境保护,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。”

  具体来看,保护南极洲的生物安保措施,例如清洁船只的船体,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被认可的南极“门户港口”上。

  但由于这项研究揭示了世界上有更多的港口与南极相连,英国南极调查局呼吁“改进生物安全协议”和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南极水域。这意味着用摄像机检查船体,来往船只必须更频繁地清洗船体。

  佩克教授表示,“由于气候变化,海洋温度持续上升”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他补充道:“我们知道,如果我们保持现状,总会带来影响的。”

  外来物种一旦入侵,将与土著物种争夺生存空间、食物,占据土著物种生态位,威胁土著物种的生存(包括遗传侵蚀),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、物种多样性、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,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、生态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问题。生物入侵是除生境破坏之外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。

 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,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有400余种。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,我国已经有50余种。近10年来,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20余种,平均每年递增1或2种。外来物种入侵已造成我国引进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,导致生态功能的丧失,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。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数千亿元……

  外来物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在国际交往频繁的今天不可能不引进外来物种,但是要趋利避害,建立在低风险或无风险的基础上引入物种。外来入侵种的数量和影响正在迅速增加,而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是人为因素。因此,最重要的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制度,控制人们有意或无意的物种引进行为。


本文由:龙八_long8(中国)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