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案例
分类

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: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

发布时间:2024-05-28 11:05:50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(COP15)第二阶段会议,于当地时间12月7日在《公约》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,大会主题(生态文明: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)不变,标识不变,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,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。

  为充分调动基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,2022年,生态环境部首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,筛选出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吗,特开设“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”栏目,展示好的经验做法,供各地交流借鉴。今天,为大家带来的是: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~

 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驿站。闽江河口湿地通过实施退养还湿,除治互花米草,营造生态鸟岛,恢复生态系统,打造生态景观;建立联防联动、长效保护机制,设立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司法保护基地”、“自然生态保护巡护审判点”等;高标准建设湿地博物馆及湿地公园,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教,探索出一条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,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、生态修复、社区融合、产业带动、生态教育、开放合作等六大核心工程的湿地保护“闽江模式”。

 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,闽江河口湿地已经成为福建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基地和“清新福建”的重要生态名片。龙8long8中国目前,湿地保护面积2381.85公顷,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47种,野生动物552种(鸟类313种,其中水鸟166种,比2011年分别增加了47种和14种),其他水生生物612种,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7种。常年迁徙停歇的水鸟超过5万只,9种水鸟种群数量超过全球1%,是中华凤头燕鸥( Thalasseus bernsteini)的重要繁殖区,是勺嘴鹬 ( Calidris pygmaea)、黑脸琵鹭( Platalea minor)等鸟类重要越冬地,是小青脚鹬( Tringa guttifer)、大滨鹬( Calidris tenuirostris)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迁徙中转站、补给站和重要停歇地。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,水鸟和候鸟数量大幅增加,呈现出“芦苇摇荡绿水悠,留鸟候鸟满洲头”的美丽景象。

  2016年,闽江河口湿地荣膺“中国十大魅力湿地”、“中华凤头燕鸥之乡”;2020年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,生态修复经验入选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”;2022年7月通过国际重要湿地现场考察;2022年8月“福建闽江河口湿地:海、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”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。

  通过闽江河口湿地保护,为珍稀鸟类迁徙、停歇、繁殖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,为我国东南沿海及重要物种迁徙通道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。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,打造生态景观,建设湿地博物馆和湿地公园等,促进了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为各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治理与利用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先进经验。


本文由:龙八_long8(中国)官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

搜索